共享美好空間——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探索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城市綠色生態空間有了新的需求,希望增加可進入、可體驗的活動場地。今年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大力推進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推廣“輪換制”等養護管理機制。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通知,開展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工作,在公園草坪、林下空間以及空閑地等區域劃定開放共享區域,按照試點先行、積累經驗、逐步推開的原則,積極推動開放共享試點工作。
回應群眾需求 釋放綠地空間
目前,多地已開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讓市民享有更多的綠色空間,更加親近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浙江省溫州市回應群眾對于公園綠地開放的新需求,率先改造一批公園綠地開放區域,持續推進公園主題化建設,統籌景觀建設與生態修復、生態功能與文化功能等關系,通過種大樹、去灌木、種草坪等方式,釋放更多公共綠地空間。如鹿城區府西灣濱水公園探索豎向改造、植物優化,科學配置草坪花卉,有效發揮城市綠地的最大生態效益。
江蘇省提出,按照應試盡試原則,逐步擴大開放共享區域。目前,宿遷市新建的城市公園綠地均不設圍欄、圍墻,市民可以24小時進出;對原有封閉式公園綠地拆除圍欄、梳理植被、通透空間。“目前宿遷市正全面梳理現有各類公園綠地,摸排可以進一步開放共享的林下空間、草坪等。”相關負責人表示。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經過調研、規劃,決定在城市公園綠地內選擇13處首批適宜開放的區域,將本著地勢平整、空間大小適中的標準,推薦相對獨立的綠地空間區域為首選,優選鄉土植物豐富的綠地,抗性強、綠地景觀效果好的區域,這些區域也要滿足消防、應急避險等相關規定。
完善配套設施 明確各自特色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鼓勵各地拓展開放共享的綠地類型,增加綠色活動空間,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搭建帳篷、休閑游憩等親近自然的戶外活動需求。
宿遷市明確,將考慮全齡段戶外活動需求,因地制宜,提供露營地、野餐點,配套建設直飲水、衣帽架、垃圾收集點、安全監控等各類服務設施,不定期開展草坪露營、放風箏等活動,滿足市民親近自然的需求。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正在逐步提高綠地設施水平,一些公園正在進行搭建帳篷等方面的嘗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提升公園管理和服務的理念,完善公園的配套服務設施,擴大共享區域,延長共享時間和增加活動內容。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個公園的特點,打造各具特色的開放綠地。如在公園開敞綠地開辟野餐露營區;利用公園特色花事活動,打造特色婚紗攝影打卡點等。
溫州市為提高市民公園開放共享的體驗感、獲得感,試點打造城市智慧公園,通過科技動態感知監測、分析,整合公園各關鍵環節資源,提供多元化公眾服務。如,楊府山公園推出騎行噴泉、智能跑步道和步道終端大屏等一批智能公眾服務設備,切實增強群眾游園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借助“智慧園林”系統,了解公園的客流信息、應急聯動等內容,實時更新公園水體質量、空氣質量和土壤質量,全方位監測公園各項管理,讓群眾開心又安全。
推廣輪換養護 開放保護兼顧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強調,開放用于游憩活動的草坪區域要根據植物生長周期和特性,推廣地塊輪換養護管理等制度,避免植被被過度踩踏影響正常生長。
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滿足了群眾親近自然的需求,但也帶來了搭建帳篷使用地釘、過度踩踏等問題。為實現公園綠地開放共享的可持續發展,各地積極對開放共享后公園綠地管理、秩序維護等方面進行探索。
山東省提出,開放用于游憩活動的草坪區域可推廣地塊輪換養護管理等制度、開放共享區域禁止使用明火等措施,在保證游客親近大自然的同時,最大程度上保護草坪。
安徽省合肥市逍遙津公園、杏花公園、廬州公園、綠洲公園等公園將草坪分為開放式草坪、觀賞性草坪兩種,對草坪實行分區域養護管理,錯時開放,盡可能擴大開放式草坪占比,并結合實際劃定可搭建帳篷區域。對開放性草坪,規定開放共享的注意事項,禁止寵物入園,禁止在草坪上跳廣場舞、宿營、燃放煙花炮竹等;對觀賞性草坪,則采取巡查制止、文明勸導、安裝固定式圍欄等措施保護草坪綠地,嚴禁游客踩踏,保障觀賞性。“僅靠勸阻和制止,不是徹底解決問題之道,我們也希望大家在游玩時,不要出現不文明行為,文明游園,保護美景。”相關負責人說。
宿遷市為加強綠地養護力量,積極探索綠地管理市場化,將公園綠地的物業管理和綠化養護管理整體打包,引進技術水平高的專業企業統一管理。溫州市優化城市綠地開放區多元服務,推廣地塊輪換養護管理等制度,避免植被被過度踩踏影響正常生長,推動形成“人人參與、共享共治”格局。
湖北省宜昌市明確要求,在開放露營點位的同時,管理單位應明確開放區域草坪的輪休表。“為了提供更好的保障,在草坪品種的選擇上,我們會選擇耐踩踏的品種;在管養上,我們也會更科學,采取混播的方式讓草坪四季常綠。”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