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七十年 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
2018年全國建筑業完成總產值、法人單位分別為1952年的4124倍和1539倍
2018年,全國建筑業完成總產值23.5萬億元,是1952年的4124倍,年均增長13.4%;全國各種類型建筑業法人單位超過120多萬家,是1952年的1539倍,年均增長11.8%……這些數字來自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建筑業篇,顯示了我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
報告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趨優化,技術顯著提高,實力明顯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
建筑業保持持續快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
建筑業產值規模屢創新高,逐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重要行業。1952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7億元;1956年完成總產值146億元,突破百億大關;1988年完成總產值1132億元,突破千億大關,1998年完成總產值10062億元,突破萬億大關;2011年完成總產值11.6萬億元,突破十萬億大關;2017年完成總產值21.4萬億元,突破二十萬億大關。2018年,全國建筑業完成總產值23.5萬億元,是1952年的4124倍,年均增長13.4%。
建筑業增加值穩步增長,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2018年,建筑業增加值達到6.2萬億元,是1978年的445倍,年均增長16.5%;占GDP的比重為6.9%,比1978年提高3.1個百分點;建筑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率為8.2%,比1979年提高6.8個百分點。
建設成就惠及社會,為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2.3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7.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9.2平方米。2018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1萬公里,是1978年的2.5倍,其中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2.9萬公里以上。
建筑業企業創稅能力顯著增強,對財政的貢獻更加突出。2018年上繳稅收7624億元,比1991年的43億元增長了178倍,年均增速為21.2%;年人均上繳稅收從403元增加到13703元,增長了33倍,年均增速為14%。2018年,建筑業企業繳納稅金占全國稅收收入(扣除出口退稅)的比重為5.5%,比1991年上升4.1個百分點。
建設項目亮點紛呈,為“中國建造”品牌增添活力。三峽大壩、青藏鐵路、港珠澳大橋、水立方、上海中心大廈、華龍一號等一系列世界頂尖水準建設項目相繼建成,成為“中國建造”的醒目標志。與此同時,建筑業積極拓展海外業務,深度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重大項目的規劃和建設,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設施的互聯互通,陸續建成了中緬原油管道、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橋、蒙內鐵路等設施,贏得了廣泛贊譽,使“中國建造”品牌在國際上進一步打響。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6000億美元,其中,2018年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7721份,新簽合同額1257.8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2%;完成營業額893.3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52.8%。
建筑業企業迅速成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據建筑工程部(新中國成立之初到1970年設立的一個隸屬于國務院的部級機構)編制的1952年企業單位目錄記載,當年中國建筑業具有編號的企業僅有62家。1980年,全民和城鎮集體所有制建筑施工企業6604家,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長百倍以上。2018年,全國各種類型建筑業法人單位已超過120多萬家,其中有施工活動的具有建筑業企業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達到9.5萬多家,是1952年的1539倍,年均增長11.8%。
與此同時,建筑業企業綜合實力也得到明顯提升:一是裝備水平更加先進。2018年,建筑業企業自有施工機械設備總臺數1104.5萬臺,是1982年的54.2倍,年均增長11.7%;年末自有機械設備總功率突破2.6億千瓦,是1982年的8.7倍,年均增長6.2%;年末自有機械設備凈值6246億元,是1982年的50.2倍,年均增長11.5%。二是承攬工程能力明顯增強。從簽訂合同額看,2018年,全國建筑業企業簽訂工程承包合同額達到49.4萬億元,是2002年的18.5倍,年均增長20%,年均增量達2.9萬億元。三是施工能力大大提高。2018年,全國建筑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40.9億平方米,是1980年的62.8倍,年均增長11.5%,年均增量達3.6億平方米。四是企業家底更加殷實。2018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實收資本達到3.9萬億元,是1993年的48.2倍,年均增長16.8%;資產總計23.4萬億元,是1993年的62.9倍,年均增長18.0%;營業收入21.2萬億元,是1993年的66.6倍,年均增長18.3%;利潤總額0.8萬億元,是1993年的124.5倍,年均增長21.3%。五是企業資質顯著提升。2018年,全國二級及以上資質的總專包建筑業企業4.4萬個,是2002年的3倍,占全部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個數的比重為46.0%,比2002年提高12.5個百分點。六是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根據2018年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發布的國際承包商250強榜單,有69家中國內地企業上榜,數量已連續四年居各國首位。上榜中國企業的國際營業額占比繼續保持全球第一位,達到了23.7%,比第二名占比高9.8個百分點,比2017年提高2.6個百分點。上榜企業中,有3家企業進入10強,比2017年增加一家。此外,9大重點領域的10強榜單中,中國企業在8個領域榜上有名,并位居交通運輸、電力等行業榜首。
從業人員持續增加,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領域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建筑業有組織的建筑職工不到20萬人;1980年,建筑業從業人員增加到648萬人。2018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年末從業人員5563萬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278倍,是1980年的8.6倍,1981~2018年年均增長5.8%;建筑業年末從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的比重為7.2%,比1980年提高5.6個百分點。
2018年,建筑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704.7萬人,是1999年同類型人數的11.5倍,年均增長13.7%;工程技術人員占建筑業企業從業人員的比重為12.7%,比1999年提高了9.7個百分點。2018年,按建筑業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為37.3萬元/人,是1980年的84.3倍;人均房屋施工面積223.7平方米/人,是1980年的6.5倍;人均房屋竣工面積65.6平方米/人,年均增長3.5%。
建筑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多業共同協調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新中國成立之初,建筑業行業比較單一。20年來,隨著各行各業建設發展的需要,建筑業行業也向縱深發展,建設內容上逐漸發展出基建、冶金、有色、煤炭、石油、化工、石化、水電、水利、機械等建筑專業;建造流程上逐步向上游勘探設計和下游工程監理拓展;建設性質上形成房屋建造、土木工程、建筑安裝、裝飾裝修統籌發展的局面。
地區結構更加均衡,東部地區仍保持明顯優勢
建筑業的發展與區域建設緊密相關。新中國成立之初,百業待興。上世紀50-70年代,隨著國家經濟的恢復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展,建筑業在全國各地逐步發展起來。改革開放后,為充分發揮東部地區沿海的地理優勢,國家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東部地區經濟迅速崛起,地方建筑業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之后,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地區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中部地區建筑業企業產值規模明顯提升。
所有制結構趨于多元,企業活力不斷增強
2018年,全國建筑業企業中,國有企業3080個,占全部建筑業企業比重僅為3.2%,比1996年減少6029個,占比下降18.8個百分點;年末從業人員428萬人,占全部建筑業企業比重為7.7%,比1996年減少428萬人,占比下降32.6個百分點。
集體建筑業企業2430個,占全部建筑業企業比重為2.5%,比1996年減少2.7萬個,占比下降67.7個百分點;年末從業人員131萬人,占全部建筑業企業比重為2.4%,比1996年減少1040萬人,占比下降52.8個百分點。
股份制建筑業企業2.2萬個,占全部建筑業企業比重為23.1%,比1996年增加2萬多個,占比提高19.2個百分點;年末從業人員1865萬人,占全部建筑業企業比重為33.5%,比1996年增加1805萬人,占比提高30.7個百分點。
私營建筑業企業6.7萬個,占全部建筑業企業比重達到70.6%,比1996年增加6.7萬個,占比提高69.3個百分點;年末從業人員3113萬人,占全部建筑業企業比重為56.0%,比1996年增加3105萬人,占比提高55.6個百分點。